第116章 荒唐皇室和親公主19
關燈
小
中
大
第116章 荒唐皇室和親公主19
“今日早朝,禦史參溫伯爵府草菅人命、買良為賤、包攬訴訟、放貸害民、放縱族人欺壓良善等等十條大罪,是你做的嗎?”一下朝,大皇子就朝景華的院子裏而來。
此時夫妻分院乃是常態,即便大皇子府只有景華他們夫妻倆,可是大皇子平常也在前院起居,景華帶著孩子住在後院的主院裏。這樣拿牌方便有妾室的人家,男主人去不同的院落留宿。後來演變成身份尊貴的象征,畢竟要院子多、家業大,才經得起這樣分院而居。
景華放下手中書卷,笑道:“是啊,通過當初皇城司給的假探子,你不是知道嗎?”
“我不知道!”大皇子悶悶坐在旁邊,“你自己掌著烏金梅花令,我查過之後也把人交給你節制,絕不插手,你怎麽做事之前不和說商量一聲呢?”
景華這才露出歉然的神色,“抱歉,我以為那些探子也聽你命令,你沒阻止就是默認的意思。”
大皇子長嘆一聲,沒有追究這個,繼續問起溫伯爵府的事情:“先伯爵沙場捐軀,猶讓人懷念,如今府裏的當家夫人是皇祖母的親妹妹,我們做皇子的也叫一聲姨奶奶。你怎麽就對他家出手了?”
“是他家先惹到我的。大郎還記得那個沖到我車架前喊冤的女人嗎?是溫伯爵府的逃妾,是他們特意安插來行刺的。我沒讓那刺客近身說話,直接扭送帝都府,現在滿大都全是我身為大盛公主,卻數典忘祖,見故鄉親人蒙冤受難不肯伸出援手的謠言。大郎以為這是怎麽回事?他們不仁,休怪我不義。”
大皇子眉頭緊皺,“終究是皇祖母的親妹妹,你該先和我說,警告他們不聽再出手不遲。”對待親戚,先禮後兵的姿態總要有的。
景華微笑搖頭:“大郎在戰場上是悍將,怎麽到了另一個戰場就以為能憑借言語不戰而屈人之兵。這件事,我查了,溫伯爵府自老爵爺去世之後,家族無後起之秀,如今全靠姨奶奶和皇祖母的情面撐著。大郎摸著良心說,姨奶奶是賢惠能幹的人嗎?她會教養子孫憑軍功、科舉入仕嗎?家中男丁荒唐無德,全靠祖宗情分臉面過日子,行事日漸往下九流走。事情雖然是我讓禦史出面挑破的,可沒有一件是我讓他們犯的。這些人,是吸附在大梁軀幹上的蛀蟲,朝廷這顆大樹想要茂盛,總要清除枯枝朽木。我以為大郎比誰都要清楚這一點才對。”
大皇子不說話,他自然是知道的,大道理誰不會說,可落到實處,做不到啊。沒感情的自然能看著他們自生自滅,可那些昔年光陰還歷歷在目,溫家即便後人不肖,也不至於落得太不堪的下場,終究是功臣之後。
“大郎既然說了這件事,我也想和你深談談,關於四皇子。”
“老四?他有什麽好說的。”
景華看她似乎有些不耐煩,先聲奪人道:“這也是母妃叮囑的,只是這些日子大郎公務繁忙,我也一直沒有找到機會。”
大皇子接過茶水,聽說是母親的意思,也鄭重起來。
“李元妃派人阻撓小透進宮,搶奪皇長孫的名分,大郎心知肚明。我嫁給大郎之前,與四皇子曾有婚約,我抓著他偏寵黃側妃的過錯,趁機退婚,這你也是知道的。我不知道如今的情況是我連累大郎多一些,還是大郎連累我多一些,現在我們和四皇子一系已經成了敵人,李元妃所做的一切,不過是為四皇子最終走上那個位置。大郎是在長子,又立下赫赫戰功,我有公主的名分和舅舅的支持,四皇子想要那個位置,你是必須劈開的絆腳石。關於這點,大郎明白嗎?”
“荒唐,父皇龍體康健,並沒有立太子的意思,你怎麽敢胡亂揣測?”大皇子猛地站起來,在屋中快步走動,好像要把慌亂、震驚和憧憬一塊發洩出來。
這樣自欺欺人的話,景華懶得回答,繼續道:“我知大郎心中宏圖大志,在大事落定之前,高築墻、廣積糧、緩稱王很有必要。多做少說,說千萬遍,不如做一件實事。可是,到了大郎現在的境地,某些話不說,底下人就茫然無著,不清楚前路在何方。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兩軍對陣也要擺明車馬,現在妄想扮豬吃老虎是行不通的。”
“我們是兄弟!再爭也不用這樣,終究是血脈至親,怎麽能拿親戚開刀。”
“大郎愛讀兵書,不愛讀史書,你可知史書上同室操戈的皇家人有多少?我說這些話,大郎會覺得我冷酷無情,全然不管你們兄弟情義。可你別忘了,四皇子一系誣陷我的時候,並沒有想到你這位長兄的處境。我若是倒下了,大郎如何自處?休妻殺子嗎?”景華把一切挑明,不給大皇子逃避含混的機會,並且落下最後一擊:“這也是母妃的意思。”
大皇子喜歡在校場揮灑汗水,盼著父皇能看到他的努力,認可他、看重他,可他又重來不想他需要的看重和認可,是伴隨著皇帝的老去和繼承人需求日益旺盛而產生的。他有成為太子的野心,可也只想到太子,他會天真的以為做的太子,就能上孝父皇,下撫黎民。他不會想太子也有登基的一天,他或許曾經在與皇帝政見有沖突的時候想過,等自己上位要如何如何,可他不會想那時候父皇在哪裏?
同時,他知道和兄弟們是敵對關系,可他還是希望他們競爭能控制在不傷筋骨的範圍內,等到日後塵埃落定,還能渡盡餘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多麽天真,天真到可笑,大皇子不是不懂,可就是這樣下意識一直自欺欺人。這一層紙窗戶,大皇子一直不捅破。
“我要想想,我要想想。”大皇子捂著自己的額頭喃喃,骨肉血親,如今要擺明車馬為敵,大皇子一時難以接受。對提出這件事的景華也起了回避的心思,不再總來正院,想孩子的時候只把孩子抱到前院去。
宮中,老太後也被妹妹哭得受不住,叫了皇帝過來,“你姨媽也是上了年歲的人,哪裏經得起這些,事情到底怎麽樣?你朝政的事情為娘不懂,可如果不是十惡不赦的大罪,都是實在親戚,你就不能網開一面嗎?”
溫老夫人跪在地上痛哭流涕:“陛下明鑒,我們溫府上下重來奉公守法,效忠陛下,那些旁支強買強賣、欺壓良善的事情,我們哪裏知道?都是下面糊塗人辦的事情,平時打著伯爵府的名號招搖撞騙,如今事發又讓我們做替罪羊。陛下明鑒啊!”
“是啊,皇帝,你姨媽你是知道的,遇廟就拜,逢觀必叩,逢年過節還要在城外施衣舍藥。都說佛家講究掃地恐傷螻蟻命,愛惜飛蛾紗罩燈,你姨媽比廟裏的大和尚也不差什麽。不知道哪個殺千刀的,為了在你面前露臉,才咬著你姨媽家裏不放,你可要給你姨媽做主啊!”老太後拉著兒子的袖子不撒手。
溫老夫人也連連點頭附和,這話她是不敢說也不能說的,可是姐姐能啊,姐姐當年在北梁王後宅多難啊,她省吃儉用的接濟,如今外甥做了皇帝,可不是該知恩圖報嗎?自己的男人也是為外甥賣命才死的,如今他英靈未遠,怎麽就要清算,沒這個道理啊!皇帝這樣做就是過河拆橋,飛鳥盡良弓藏,她要鬧得天下人都知道,就不信皇帝不要臉面。
皇帝面對著兩個哭泣的老婦人,心裏卻沒多少波動。“阿娘,你先別哭,放心吧,姨媽家的事情朕一直放在心上。已經派人仔細查問,保證冤不了任何人。”
“是嗎?那就好,那就好,你可要護著你幾個表兄弟啊。”老太後心思單純,皇帝怎麽說她怎麽信,立刻收了眼淚。
溫老夫人卻還想借著姐姐的面子為家裏孩子求一個恩典:“聽陛下這麽說,老婦人這心裏總算有著落了。只是那些來拿人的官差如狼似虎,幾個孩子都被抓進了大牢,還不讓去探望,不知在裏面受了什麽折磨。聽說牢裏動輒用刑,陛下,能不能請您疼疼孩子們,讓刑部不要刑訊,也讓家裏人送些吃食被褥進去。”
“如何審訊,刑部自有律例。姨媽放心,表兄弟們身上都要官職,如何審問官員,刑部也是有成例的。至於探望,我已經下令關照了,裏面吃得飽穿得暖,家裏人去看反而讓他們分心。只要好好把事情交代清楚,都是自家親戚,朕會酌情開恩的。”
溫老夫人不願意,說來說去,還是沒有求到一句恩典。她還要再求情,皇帝就說:“這是國事,家裏親戚多,朕也不好只偏袒姨媽一家,查清楚朕也好給恩典。”
“是啊,妹妹,皇帝的大事咱們婦道人家可不敢耽誤。你放心吧,我看著呢,等查清楚了,我讓幾個外甥進宮吃家宴,給他們壓驚。”太後拉著妹妹的手寬慰,太後這個人笨,但她有一樣好處就是向著兒子、聽兒子的話。一聽兒子有難處,她立刻就放棄了妹妹,轉而回護起兒子來。所以,即便她有諸如耳根子軟、偏心娘家、粗俗不通禮節之類的毛病,皇帝對自己的母親也不曾嫌棄,耐心十足。
開始的時候,只是溫伯爵府一個小案子,誰也不知道這會成為南北對峙的起點。
太後下場都不能令陛下對溫伯爵府網開一面,刑部的人自然要抓緊審訊,這些罪名很快就查實了,卻在罪名的判定上發生了分歧。
溫伯爵府是大都有名的歧視別國人,南盛、南楚、西羌、草原胡人,只要不是大梁人,他們都瞧不起。這些國家的人在大梁,自然是不如本地人有權有勢的,商人被溫伯爵府搶了貨物只能息事寧人,官員被溫伯爵府針對只能和本國同鄉的人抱團取暖。若只是如此,溫伯爵府也只是表明態度而已,偏偏府上的老少爺們兒還特別愛虐待別國人。
當初那個跑來向景華求援的人,確有其人、確有其事,當初做圈套的人也是下功夫了的。大梁如今強盛,溫伯爵府的人愛買那些本是良民的女子入府折磨,若是曾經是官眷那就更好了。他們也知道大多數別國人受了罪也無法申辯,折磨起來更是毫無顧忌。刑部在溫伯爵府的花園裏挖出了十多具屍體骸骨,有男有女,時間跨度之長、手段之殘忍、現場之慘烈,積年的老仵作都當場嘔吐,當真慘不忍賭。
案情很明白,但判案卻不好斷。梁人堅持用虐殺奴婢來判,不管這些人曾經是什麽身份,他們在溫伯爵府就是奴婢。主人家殺了奴婢,可以賠償,大不了用官贖、用爵位贖,但士人殺奴婢是不必償命的。出生他國的人自然不幹,堅持讓溫伯爵府的人償命。死的這些人裏,也許就有他們曾經同僚的妻女,他們的鄉親鄰裏,就這樣被溫伯爵府虐殺,溫伯爵府的人卻能逃出生天,憑什麽?查出的人肯定只是其中一部分,更多的受害者,更大的冤屈還沒查出來,他們也是物傷其類。
梁人怎麽肯,不說溫老爵爺的功勞,不說老夫人與太後的姐妹關系,只憑他們是根正苗紅、血統純正的梁人,就該受優待。別國人到北梁,擠占梁人的生存空間,官場上有多少好位置是別國人從他們本地人手裏搶走的,還有經商的、種田的、靠手藝吃飯的。此時,不論你是什麽身份,只要你是北梁人,就該站在統一戰線、同仇敵愾。
別國人也在憤怒咆哮,我的也曾為大梁流血流淚,我也曾為大梁勞心勞力,我把這裏當做自己的家鄉,可最後這個國家依然不把我當成自己人,何其憤怒、何其悲哀。
開始的時候,人們打嘴仗,還會說一說案情。說溫伯爵府是知道那些被害人身份的,還曾特意和奴隸販子要求要擄掠那些曾經的官眷貴女,明知故犯,應該罪加一等。後來,沒有人關心溫伯爵府的案子到底是怎麽回事,他們只知道在這場爭端中,自己人受了不公待遇。我若不站出來,日後受壓迫的就是我。
我是誰?我不是獨立的個體,自生下來開始就帶了屬性,官員百姓自然而然被分成兩個陣營。
自然也有有識之士勸慰,皇帝也連續幾天在朝上強調,南北一家,只要在大梁治下,都是他的子民。可憤怒的火苗幾句話是熄滅不了的,再多克制也抵擋不住一句“自己人”的宣言。
那一天,有一個大盛人的綢緞鋪子被燒了,圍觀的本地人阻止別人救火,大聲喊著讓這寫南蠻子滾出去!
滾出去!滾出去!
只要有一個喊出來,呼喊聲就傳遍了街道,沒有人關心這個前不久還和自己親密交談的綢緞鋪子掌櫃犯了什麽錯,人們只知道振臂呼喊。
大盛人受了無端迫害,鄉親鄰裏自然不會坐視不理。在梁人振臂高呼的時候,匆忙集結的大盛人也趕到了,仇人相見分外眼紅,兩隊人就這樣打起來了。有拿搟面杖的,有拿雞毛撣子的,街邊鋪子撐遮陽棚子的竹竿被搶了當做武器,就在大都的正大街上打起來了。
皇帝接到消息,派禁軍鎮壓,等把人完全分開的時候,街道中間丟下十幾具屍體,受傷的人更是數不清。
什麽是血海深仇,這就是!見了血,場面更難以收拾。
這個案子不用審,沖突的全過程清楚的如發生在眼前,可和溫伯爵府的案子一樣,如何判才是關鍵。
很快,朝上有禦史援引案例數據,說明這些日子別國人在大梁境內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罄竹難書,請陛下下旨,驅逐別國人。當然,皇帝是不會下這樣旨意的。北梁出身的朝臣退一步,要求劃定身份等級,別國人在大梁做官,只能是三品以下,且只能擔任副官,主官必須由北梁人擔任。要求科舉錄取的名額向北梁人傾斜,別國人只能在剩下的三成裏競爭。要求沒收籍貫非北梁豪商的鋪子,別國人在北梁經商,要克以重稅,資產不能達到某個上限。要求別國人不能與北梁人通婚,必須是世世代代淪為下等人。
很多北梁出身的人讚成這個觀點,朝堂上跪了一半朝臣下去。
出生在別國的人又怎麽願意看見自己、自己的同胞被貶為奴隸。每個朝臣都向皇帝訴說自己的功績,他們為大梁立下汗馬功勞,為什麽要落得如今的下場?昔年有逐客令,今朝有南北說。別國出身的大臣高聲背誦李斯曾經的諫言“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眾,兵強則士勇。是以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無四方,民無異國,四時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因有李斯的諫言,秦國如此才成就始皇一統天下的宏圖偉業,如今驅逐別國人,難道不是走老路,還是錯誤的老路嗎?
還剩下的一半臣子也跪下去了,請皇帝三思。
“你居然用秦始皇這個暴君來比喻陛下,你心裏肯定把陛下當成暴君來對待。”有人抓著字眼開始發揮。
“你胡說八道,你當我不知道你的小心思,幹啥啥不成、吃啥啥不剩,胸無點墨,不見半點操守德行,自然要把才德賢士都打壓下去,才有你這癩蛤蟆出頭的一天。”
“放屁,你敢罵我!果然南蠻子沒一個好東西。”
“狗屎,你們北地才全是禽獸!”
很好,不必議論正大街上的沖突了,朝臣們在皇帝面前當場表演了拳打腳踢的混戰。
好不容易禁軍控制住了這些掄拳頭的大臣,幸好他們都是養尊處優的,沒當場弄出人命來的,但還是有老大人昏迷,太醫院的太醫都不夠使的。
就在這時,大皇子府的人來報,有暴民沖擊大皇子府,已經被他們就地正法。血粼粼的就地正法四個字,不知是多少人頭堆積出來的。
朝堂袞袞諸公終於無法再回避這個問題,大皇子妃是最大的別國人,她還高居大皇子妃的尊位,什麽樣的政策都繞不過他。
皇帝啞著嗓子問:“死傷多少?”
“死一百一十三人,傷者不知,暴民一哄而散,但查驗之人能從屍體上找出他們的身份。”來稟告的侍衛長是曾經護送景華遠嫁和親的原護衛營成員,今日他的刀下也斬殺了不少北梁人。
皇帝頭暈目眩,無力的跌坐在龍椅上,又死人了,鮮血從來都是難以忘懷的,大皇子妃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向北梁施壓。
皇帝很清楚這件事情必須馬上解決,拖得越久變數越多,如今他還能憑借禁軍把沖突控制在大都城內,若是仍有對峙情緒蔓延,整個大梁都要被拖垮。可是,如今緊急的狀況下,該怎樣下決定呢?
後宮中,李元妃也在向皇帝哭訴自己受到的委屈,家中的鋪子都讓南盛人擠兌垮了,如此雲雲。
“閉嘴!下去!”皇帝煩躁得怒斥一聲,嚇得李元妃呆立當場反應不過來。自從她登上妃位之後,就再沒被這樣下過面子。往常只有她和皇帝鬧別扭的份兒,皇帝哪裏舍得斥責她。可看著皇帝冷漠的眼睛,李元妃突然明白過來,自己只是他的妃妾啊。
皇帝捂著額頭沈思,每個人都在通過自己的方式影響皇帝的決斷。皇帝到李元妃宮中是休息的,不是讓她打擾的。
生活在大都的人,人人自危,他們都想盡辦法自救。
曾經一去無消息的葛敏行向大皇子府遞上拜帖,他曾經以為自己是高飛的鴻鵠,現在才發現他只是一支風箏,線拽在別人手裏。一個人在洪流中是站不穩腳跟的,只有抱團才能求生。
大皇子府的幕僚也分成了兩個陣營,他們嘴裏說“臣不以出身論貴賤,只是如今情勢如此,勢不可逆啊”,其實每個人都已經選定了自己的立場。涉及到切身利益的時候,每個君子都能擄袖子上陣廝殺。
所謂福無雙至禍不單行,皇帝暗自逼迫自己在三天內下決定,絕對不能拖延。可事態並不因皇帝沈默而停止發展,南盛懷化將軍、北梁邊城知府、大皇子妃的親舅舅派一千騎兵,押著一尊金人浩浩蕩蕩到了大都。
金人,一座金子打造的、等身高的金人塑像,就這樣堂而皇之的立在城外。
這位身兼兩國任命的官員,不拿自己的官身說話,只說自己是大皇子妃的舅舅,聽聞有暴徒沖擊企圖傷害自己的外甥女,他擔心得夜不能寐。他不對朝政發表任何看法,但他心疼自己的外甥女,要是北梁容不下一個異國的大皇子妃,他願意用同等的金人交換貞靜公主,公主價逾黃金。
我們什麽都不說、什麽都不要,只求公主平安歸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今日早朝,禦史參溫伯爵府草菅人命、買良為賤、包攬訴訟、放貸害民、放縱族人欺壓良善等等十條大罪,是你做的嗎?”一下朝,大皇子就朝景華的院子裏而來。
此時夫妻分院乃是常態,即便大皇子府只有景華他們夫妻倆,可是大皇子平常也在前院起居,景華帶著孩子住在後院的主院裏。這樣拿牌方便有妾室的人家,男主人去不同的院落留宿。後來演變成身份尊貴的象征,畢竟要院子多、家業大,才經得起這樣分院而居。
景華放下手中書卷,笑道:“是啊,通過當初皇城司給的假探子,你不是知道嗎?”
“我不知道!”大皇子悶悶坐在旁邊,“你自己掌著烏金梅花令,我查過之後也把人交給你節制,絕不插手,你怎麽做事之前不和說商量一聲呢?”
景華這才露出歉然的神色,“抱歉,我以為那些探子也聽你命令,你沒阻止就是默認的意思。”
大皇子長嘆一聲,沒有追究這個,繼續問起溫伯爵府的事情:“先伯爵沙場捐軀,猶讓人懷念,如今府裏的當家夫人是皇祖母的親妹妹,我們做皇子的也叫一聲姨奶奶。你怎麽就對他家出手了?”
“是他家先惹到我的。大郎還記得那個沖到我車架前喊冤的女人嗎?是溫伯爵府的逃妾,是他們特意安插來行刺的。我沒讓那刺客近身說話,直接扭送帝都府,現在滿大都全是我身為大盛公主,卻數典忘祖,見故鄉親人蒙冤受難不肯伸出援手的謠言。大郎以為這是怎麽回事?他們不仁,休怪我不義。”
大皇子眉頭緊皺,“終究是皇祖母的親妹妹,你該先和我說,警告他們不聽再出手不遲。”對待親戚,先禮後兵的姿態總要有的。
景華微笑搖頭:“大郎在戰場上是悍將,怎麽到了另一個戰場就以為能憑借言語不戰而屈人之兵。這件事,我查了,溫伯爵府自老爵爺去世之後,家族無後起之秀,如今全靠姨奶奶和皇祖母的情面撐著。大郎摸著良心說,姨奶奶是賢惠能幹的人嗎?她會教養子孫憑軍功、科舉入仕嗎?家中男丁荒唐無德,全靠祖宗情分臉面過日子,行事日漸往下九流走。事情雖然是我讓禦史出面挑破的,可沒有一件是我讓他們犯的。這些人,是吸附在大梁軀幹上的蛀蟲,朝廷這顆大樹想要茂盛,總要清除枯枝朽木。我以為大郎比誰都要清楚這一點才對。”
大皇子不說話,他自然是知道的,大道理誰不會說,可落到實處,做不到啊。沒感情的自然能看著他們自生自滅,可那些昔年光陰還歷歷在目,溫家即便後人不肖,也不至於落得太不堪的下場,終究是功臣之後。
“大郎既然說了這件事,我也想和你深談談,關於四皇子。”
“老四?他有什麽好說的。”
景華看她似乎有些不耐煩,先聲奪人道:“這也是母妃叮囑的,只是這些日子大郎公務繁忙,我也一直沒有找到機會。”
大皇子接過茶水,聽說是母親的意思,也鄭重起來。
“李元妃派人阻撓小透進宮,搶奪皇長孫的名分,大郎心知肚明。我嫁給大郎之前,與四皇子曾有婚約,我抓著他偏寵黃側妃的過錯,趁機退婚,這你也是知道的。我不知道如今的情況是我連累大郎多一些,還是大郎連累我多一些,現在我們和四皇子一系已經成了敵人,李元妃所做的一切,不過是為四皇子最終走上那個位置。大郎是在長子,又立下赫赫戰功,我有公主的名分和舅舅的支持,四皇子想要那個位置,你是必須劈開的絆腳石。關於這點,大郎明白嗎?”
“荒唐,父皇龍體康健,並沒有立太子的意思,你怎麽敢胡亂揣測?”大皇子猛地站起來,在屋中快步走動,好像要把慌亂、震驚和憧憬一塊發洩出來。
這樣自欺欺人的話,景華懶得回答,繼續道:“我知大郎心中宏圖大志,在大事落定之前,高築墻、廣積糧、緩稱王很有必要。多做少說,說千萬遍,不如做一件實事。可是,到了大郎現在的境地,某些話不說,底下人就茫然無著,不清楚前路在何方。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兩軍對陣也要擺明車馬,現在妄想扮豬吃老虎是行不通的。”
“我們是兄弟!再爭也不用這樣,終究是血脈至親,怎麽能拿親戚開刀。”
“大郎愛讀兵書,不愛讀史書,你可知史書上同室操戈的皇家人有多少?我說這些話,大郎會覺得我冷酷無情,全然不管你們兄弟情義。可你別忘了,四皇子一系誣陷我的時候,並沒有想到你這位長兄的處境。我若是倒下了,大郎如何自處?休妻殺子嗎?”景華把一切挑明,不給大皇子逃避含混的機會,並且落下最後一擊:“這也是母妃的意思。”
大皇子喜歡在校場揮灑汗水,盼著父皇能看到他的努力,認可他、看重他,可他又重來不想他需要的看重和認可,是伴隨著皇帝的老去和繼承人需求日益旺盛而產生的。他有成為太子的野心,可也只想到太子,他會天真的以為做的太子,就能上孝父皇,下撫黎民。他不會想太子也有登基的一天,他或許曾經在與皇帝政見有沖突的時候想過,等自己上位要如何如何,可他不會想那時候父皇在哪裏?
同時,他知道和兄弟們是敵對關系,可他還是希望他們競爭能控制在不傷筋骨的範圍內,等到日後塵埃落定,還能渡盡餘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多麽天真,天真到可笑,大皇子不是不懂,可就是這樣下意識一直自欺欺人。這一層紙窗戶,大皇子一直不捅破。
“我要想想,我要想想。”大皇子捂著自己的額頭喃喃,骨肉血親,如今要擺明車馬為敵,大皇子一時難以接受。對提出這件事的景華也起了回避的心思,不再總來正院,想孩子的時候只把孩子抱到前院去。
宮中,老太後也被妹妹哭得受不住,叫了皇帝過來,“你姨媽也是上了年歲的人,哪裏經得起這些,事情到底怎麽樣?你朝政的事情為娘不懂,可如果不是十惡不赦的大罪,都是實在親戚,你就不能網開一面嗎?”
溫老夫人跪在地上痛哭流涕:“陛下明鑒,我們溫府上下重來奉公守法,效忠陛下,那些旁支強買強賣、欺壓良善的事情,我們哪裏知道?都是下面糊塗人辦的事情,平時打著伯爵府的名號招搖撞騙,如今事發又讓我們做替罪羊。陛下明鑒啊!”
“是啊,皇帝,你姨媽你是知道的,遇廟就拜,逢觀必叩,逢年過節還要在城外施衣舍藥。都說佛家講究掃地恐傷螻蟻命,愛惜飛蛾紗罩燈,你姨媽比廟裏的大和尚也不差什麽。不知道哪個殺千刀的,為了在你面前露臉,才咬著你姨媽家裏不放,你可要給你姨媽做主啊!”老太後拉著兒子的袖子不撒手。
溫老夫人也連連點頭附和,這話她是不敢說也不能說的,可是姐姐能啊,姐姐當年在北梁王後宅多難啊,她省吃儉用的接濟,如今外甥做了皇帝,可不是該知恩圖報嗎?自己的男人也是為外甥賣命才死的,如今他英靈未遠,怎麽就要清算,沒這個道理啊!皇帝這樣做就是過河拆橋,飛鳥盡良弓藏,她要鬧得天下人都知道,就不信皇帝不要臉面。
皇帝面對著兩個哭泣的老婦人,心裏卻沒多少波動。“阿娘,你先別哭,放心吧,姨媽家的事情朕一直放在心上。已經派人仔細查問,保證冤不了任何人。”
“是嗎?那就好,那就好,你可要護著你幾個表兄弟啊。”老太後心思單純,皇帝怎麽說她怎麽信,立刻收了眼淚。
溫老夫人卻還想借著姐姐的面子為家裏孩子求一個恩典:“聽陛下這麽說,老婦人這心裏總算有著落了。只是那些來拿人的官差如狼似虎,幾個孩子都被抓進了大牢,還不讓去探望,不知在裏面受了什麽折磨。聽說牢裏動輒用刑,陛下,能不能請您疼疼孩子們,讓刑部不要刑訊,也讓家裏人送些吃食被褥進去。”
“如何審訊,刑部自有律例。姨媽放心,表兄弟們身上都要官職,如何審問官員,刑部也是有成例的。至於探望,我已經下令關照了,裏面吃得飽穿得暖,家裏人去看反而讓他們分心。只要好好把事情交代清楚,都是自家親戚,朕會酌情開恩的。”
溫老夫人不願意,說來說去,還是沒有求到一句恩典。她還要再求情,皇帝就說:“這是國事,家裏親戚多,朕也不好只偏袒姨媽一家,查清楚朕也好給恩典。”
“是啊,妹妹,皇帝的大事咱們婦道人家可不敢耽誤。你放心吧,我看著呢,等查清楚了,我讓幾個外甥進宮吃家宴,給他們壓驚。”太後拉著妹妹的手寬慰,太後這個人笨,但她有一樣好處就是向著兒子、聽兒子的話。一聽兒子有難處,她立刻就放棄了妹妹,轉而回護起兒子來。所以,即便她有諸如耳根子軟、偏心娘家、粗俗不通禮節之類的毛病,皇帝對自己的母親也不曾嫌棄,耐心十足。
開始的時候,只是溫伯爵府一個小案子,誰也不知道這會成為南北對峙的起點。
太後下場都不能令陛下對溫伯爵府網開一面,刑部的人自然要抓緊審訊,這些罪名很快就查實了,卻在罪名的判定上發生了分歧。
溫伯爵府是大都有名的歧視別國人,南盛、南楚、西羌、草原胡人,只要不是大梁人,他們都瞧不起。這些國家的人在大梁,自然是不如本地人有權有勢的,商人被溫伯爵府搶了貨物只能息事寧人,官員被溫伯爵府針對只能和本國同鄉的人抱團取暖。若只是如此,溫伯爵府也只是表明態度而已,偏偏府上的老少爺們兒還特別愛虐待別國人。
當初那個跑來向景華求援的人,確有其人、確有其事,當初做圈套的人也是下功夫了的。大梁如今強盛,溫伯爵府的人愛買那些本是良民的女子入府折磨,若是曾經是官眷那就更好了。他們也知道大多數別國人受了罪也無法申辯,折磨起來更是毫無顧忌。刑部在溫伯爵府的花園裏挖出了十多具屍體骸骨,有男有女,時間跨度之長、手段之殘忍、現場之慘烈,積年的老仵作都當場嘔吐,當真慘不忍賭。
案情很明白,但判案卻不好斷。梁人堅持用虐殺奴婢來判,不管這些人曾經是什麽身份,他們在溫伯爵府就是奴婢。主人家殺了奴婢,可以賠償,大不了用官贖、用爵位贖,但士人殺奴婢是不必償命的。出生他國的人自然不幹,堅持讓溫伯爵府的人償命。死的這些人裏,也許就有他們曾經同僚的妻女,他們的鄉親鄰裏,就這樣被溫伯爵府虐殺,溫伯爵府的人卻能逃出生天,憑什麽?查出的人肯定只是其中一部分,更多的受害者,更大的冤屈還沒查出來,他們也是物傷其類。
梁人怎麽肯,不說溫老爵爺的功勞,不說老夫人與太後的姐妹關系,只憑他們是根正苗紅、血統純正的梁人,就該受優待。別國人到北梁,擠占梁人的生存空間,官場上有多少好位置是別國人從他們本地人手裏搶走的,還有經商的、種田的、靠手藝吃飯的。此時,不論你是什麽身份,只要你是北梁人,就該站在統一戰線、同仇敵愾。
別國人也在憤怒咆哮,我的也曾為大梁流血流淚,我也曾為大梁勞心勞力,我把這裏當做自己的家鄉,可最後這個國家依然不把我當成自己人,何其憤怒、何其悲哀。
開始的時候,人們打嘴仗,還會說一說案情。說溫伯爵府是知道那些被害人身份的,還曾特意和奴隸販子要求要擄掠那些曾經的官眷貴女,明知故犯,應該罪加一等。後來,沒有人關心溫伯爵府的案子到底是怎麽回事,他們只知道在這場爭端中,自己人受了不公待遇。我若不站出來,日後受壓迫的就是我。
我是誰?我不是獨立的個體,自生下來開始就帶了屬性,官員百姓自然而然被分成兩個陣營。
自然也有有識之士勸慰,皇帝也連續幾天在朝上強調,南北一家,只要在大梁治下,都是他的子民。可憤怒的火苗幾句話是熄滅不了的,再多克制也抵擋不住一句“自己人”的宣言。
那一天,有一個大盛人的綢緞鋪子被燒了,圍觀的本地人阻止別人救火,大聲喊著讓這寫南蠻子滾出去!
滾出去!滾出去!
只要有一個喊出來,呼喊聲就傳遍了街道,沒有人關心這個前不久還和自己親密交談的綢緞鋪子掌櫃犯了什麽錯,人們只知道振臂呼喊。
大盛人受了無端迫害,鄉親鄰裏自然不會坐視不理。在梁人振臂高呼的時候,匆忙集結的大盛人也趕到了,仇人相見分外眼紅,兩隊人就這樣打起來了。有拿搟面杖的,有拿雞毛撣子的,街邊鋪子撐遮陽棚子的竹竿被搶了當做武器,就在大都的正大街上打起來了。
皇帝接到消息,派禁軍鎮壓,等把人完全分開的時候,街道中間丟下十幾具屍體,受傷的人更是數不清。
什麽是血海深仇,這就是!見了血,場面更難以收拾。
這個案子不用審,沖突的全過程清楚的如發生在眼前,可和溫伯爵府的案子一樣,如何判才是關鍵。
很快,朝上有禦史援引案例數據,說明這些日子別國人在大梁境內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罄竹難書,請陛下下旨,驅逐別國人。當然,皇帝是不會下這樣旨意的。北梁出身的朝臣退一步,要求劃定身份等級,別國人在大梁做官,只能是三品以下,且只能擔任副官,主官必須由北梁人擔任。要求科舉錄取的名額向北梁人傾斜,別國人只能在剩下的三成裏競爭。要求沒收籍貫非北梁豪商的鋪子,別國人在北梁經商,要克以重稅,資產不能達到某個上限。要求別國人不能與北梁人通婚,必須是世世代代淪為下等人。
很多北梁出身的人讚成這個觀點,朝堂上跪了一半朝臣下去。
出生在別國的人又怎麽願意看見自己、自己的同胞被貶為奴隸。每個朝臣都向皇帝訴說自己的功績,他們為大梁立下汗馬功勞,為什麽要落得如今的下場?昔年有逐客令,今朝有南北說。別國出身的大臣高聲背誦李斯曾經的諫言“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眾,兵強則士勇。是以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無四方,民無異國,四時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因有李斯的諫言,秦國如此才成就始皇一統天下的宏圖偉業,如今驅逐別國人,難道不是走老路,還是錯誤的老路嗎?
還剩下的一半臣子也跪下去了,請皇帝三思。
“你居然用秦始皇這個暴君來比喻陛下,你心裏肯定把陛下當成暴君來對待。”有人抓著字眼開始發揮。
“你胡說八道,你當我不知道你的小心思,幹啥啥不成、吃啥啥不剩,胸無點墨,不見半點操守德行,自然要把才德賢士都打壓下去,才有你這癩蛤蟆出頭的一天。”
“放屁,你敢罵我!果然南蠻子沒一個好東西。”
“狗屎,你們北地才全是禽獸!”
很好,不必議論正大街上的沖突了,朝臣們在皇帝面前當場表演了拳打腳踢的混戰。
好不容易禁軍控制住了這些掄拳頭的大臣,幸好他們都是養尊處優的,沒當場弄出人命來的,但還是有老大人昏迷,太醫院的太醫都不夠使的。
就在這時,大皇子府的人來報,有暴民沖擊大皇子府,已經被他們就地正法。血粼粼的就地正法四個字,不知是多少人頭堆積出來的。
朝堂袞袞諸公終於無法再回避這個問題,大皇子妃是最大的別國人,她還高居大皇子妃的尊位,什麽樣的政策都繞不過他。
皇帝啞著嗓子問:“死傷多少?”
“死一百一十三人,傷者不知,暴民一哄而散,但查驗之人能從屍體上找出他們的身份。”來稟告的侍衛長是曾經護送景華遠嫁和親的原護衛營成員,今日他的刀下也斬殺了不少北梁人。
皇帝頭暈目眩,無力的跌坐在龍椅上,又死人了,鮮血從來都是難以忘懷的,大皇子妃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向北梁施壓。
皇帝很清楚這件事情必須馬上解決,拖得越久變數越多,如今他還能憑借禁軍把沖突控制在大都城內,若是仍有對峙情緒蔓延,整個大梁都要被拖垮。可是,如今緊急的狀況下,該怎樣下決定呢?
後宮中,李元妃也在向皇帝哭訴自己受到的委屈,家中的鋪子都讓南盛人擠兌垮了,如此雲雲。
“閉嘴!下去!”皇帝煩躁得怒斥一聲,嚇得李元妃呆立當場反應不過來。自從她登上妃位之後,就再沒被這樣下過面子。往常只有她和皇帝鬧別扭的份兒,皇帝哪裏舍得斥責她。可看著皇帝冷漠的眼睛,李元妃突然明白過來,自己只是他的妃妾啊。
皇帝捂著額頭沈思,每個人都在通過自己的方式影響皇帝的決斷。皇帝到李元妃宮中是休息的,不是讓她打擾的。
生活在大都的人,人人自危,他們都想盡辦法自救。
曾經一去無消息的葛敏行向大皇子府遞上拜帖,他曾經以為自己是高飛的鴻鵠,現在才發現他只是一支風箏,線拽在別人手裏。一個人在洪流中是站不穩腳跟的,只有抱團才能求生。
大皇子府的幕僚也分成了兩個陣營,他們嘴裏說“臣不以出身論貴賤,只是如今情勢如此,勢不可逆啊”,其實每個人都已經選定了自己的立場。涉及到切身利益的時候,每個君子都能擄袖子上陣廝殺。
所謂福無雙至禍不單行,皇帝暗自逼迫自己在三天內下決定,絕對不能拖延。可事態並不因皇帝沈默而停止發展,南盛懷化將軍、北梁邊城知府、大皇子妃的親舅舅派一千騎兵,押著一尊金人浩浩蕩蕩到了大都。
金人,一座金子打造的、等身高的金人塑像,就這樣堂而皇之的立在城外。
這位身兼兩國任命的官員,不拿自己的官身說話,只說自己是大皇子妃的舅舅,聽聞有暴徒沖擊企圖傷害自己的外甥女,他擔心得夜不能寐。他不對朝政發表任何看法,但他心疼自己的外甥女,要是北梁容不下一個異國的大皇子妃,他願意用同等的金人交換貞靜公主,公主價逾黃金。
我們什麽都不說、什麽都不要,只求公主平安歸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